有個滿趣味的名詞叫做「丈母娘經濟」,意思是說,想結婚之前最好先買個房子,搞定丈母娘這一關,才能娶個老婆好過年。不可諱言的,結婚成家仍是購屋市場的主力。



▼想在台北市租屋?小套房1.5萬,兩房一廳2.5萬
大家都說「台北居,大不易」,房子價高不僅反映於購屋市場,租屋行情也是如此。以單身獨居者為例,租間小套房每月需付1.5萬,愈靠近市中心愈是小得可憐;有人為了省錢而租雅房,與人共用衛浴和公共設施,每月至少仍需付出6千元以上,省錢的代價是得容忍較複雜的環境及犧牲部分的隱私。

至於新婚夫妻,很少有人的房租開銷能低於2萬,在交通便利的地段,兩房一廳的月租約2.5萬,若位處繁華的市中心,甚至高達3、4萬。

▼把「房租」變成「房貸」,從無殼變成有殼
租金居高不下,租賃保障卻不甚完美,很多無殼蝸牛不禁思考:與其每個月繳房租,動輒居無定所,要不要把租金變成房貸,乾脆買間房子算了?假如你有這個打算,我們何不試算看看,你所繳的房租究竟可換成多少房貸?

前篇提及,以房貸利率2%為例,貸款100萬的償還年限若為20 年,每月需攤還本息5千元。我們以月租1.5萬的單身者,以及月租2.5萬的小家庭為例進行試算。

■單身者,在台北市區租小套房
1.5萬(房租)÷5千×100萬=300萬

¢如果你有一筆自備款,並向銀行貸款300萬,每個月繳交1.5萬的房貸,20年後,你就會有一間屬於自己的小套房。

■小家庭,租兩房一廳
2.5萬(房租)÷5千×100萬=500萬

¢如果你們有一筆自備款,並向銀行貸款500萬,每個月繳交2.5萬的房貸,20年後,你們就會有一間屬於自己的房子。

▼從小房子慢慢養起,有機會再換屋
當然,你所存的自備款多寡影響選購房子的條件,包括總價、坪數、屋齡、地點等。重點是,拿出決心和方法去存第一筆頭期款,你的購屋夢才有機會實現。

我的一對好友很年輕就結婚了,他們的人生規劃裡包括擁有自己的房子。夫妻倆有共同目標,認真存錢,絲毫不以為苦,儘管在台北市工作,買的第一間房子卻是位在桃園市的小套房。透過長期關注房市行情,同時好好照顧自己的小屋,當房價上揚時,他們把握機會賣屋,小賺之餘加上新的積蓄,開始把房子換到新北市、台北市,幾次之後,小屋慢慢換成大屋,如今,他們在台北市麗水街有間三房兩廳的溫馨公寓。

請不必太過羨慕,他們所做的,不過是養成儲蓄的好習慣,從小房子慢慢養起,以及把握時機換屋――這樣的經驗,你也可以成功複製。

Q:有錢未必租得到房子,房東常拒絕老殘窮?
也許是「有土斯有財」的觀念根深柢固,也許是租賃契約的保障太薄弱,以致國人真的很喜歡買房子,這一點和歐洲人大異其趣。就拿德國人為例,他們的自有住宅率不過45%,台灣卻高達84%,這是很值得探討的社會現象。

在台灣,並非有錢就能租到房子!很多房東不樂意將房子租給老、殘、窮,其中又以老人的處境最艱難。我看過許多獨居老人明明身強體健、經濟無虞,房東就是不肯把房子租給他們,除非他們能找到年輕晚輩做保人,承諾會固定前往探視。房東們最擔心的兩件事,一是老人健康出問題,屆時無人理睬將變成困擾,二是老人若在租屋處往生,將來的出租率會受到影響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地產特搜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